近日,谷歌(微博)光纖業務公司Access的首席執行官麥克雷(Gregory McCray)已經離職,公司正在尋找新的負責人。要知道,麥克雷上任僅僅五個月。
而就在去年,Access前首席執行官格雷格·巴勒特就已經宣布,該公司將“暫停”在若干座城市發布光纖網絡的計劃。
如果將這些消息綜合在一起可以明顯的看出一個信號:谷歌正在放棄光纖接入的構想,并果斷的轉向無線接入解決方案。
在千兆寬帶市場,谷歌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在光纖業務上,谷歌嘗到了苦頭,現在它希望用無線技術取代光纖,為用戶提供高速上網服務。但面臨著擁有網絡資源優勢和用戶資源優勢的電信及有線行業運營商,谷歌的高速寬帶項目依然前途未卜。
質疑聲中成長
2010年2月,Google宣布將成立獨立團隊,自行建設網速1 Gbit/s的超高速光纖網絡,而當時北美的平均網速僅為5Mbit/s。由于當時電信運營商推出的高速寬帶進度緩慢,谷歌光纖(Google Fiber)激進的口號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Goldman Sachs的電信分析師Jason Armstrong認為Google根本難以承擔寬帶市場的巨額投資,聲稱這將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互聯網公司進入光纖寬帶接入市場,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雖然當時有人質疑谷歌涉足這一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可行性,可財大氣粗的谷歌依然認為,這很可能是棵新的搖錢樹,更何況谷歌還從銀行獲得了500億美元授信用于光纖業務的推廣。
2012年,Google經過2年多的精心準備,成功在堪薩斯推出寬帶服務,網速達到了承諾的1Gbit/s,項目成功商用。因為超高速寬帶,堪薩斯城吸引了大批的初創科技企業進駐,附近的奧巴哈市、得梅因市也想聯手堪薩斯城,進而打造新興的科技企業密集帶。創業者們在這里使用谷歌光纖的費用是月付70美元,當時選擇其他運營商同檔次的寬帶服務則需要花費數百美元。但是Ovum仍認為Google Fiber不過是Google的一個試驗型項目,根本不會進行大規模部署。
2013年4月,Google Fiber覆蓋城市擴展到堪薩斯、奧斯汀、普羅沃,Google的VP Medin更是在2013年5月的發布會上明確表態,Google Fiber不是一個試驗型項目,未來將成長為可盈利項目。不過絕大部分電信人士依然持否定態度。
2014年2月,Google宣布繼續擴大Google Fiber的覆蓋范圍,從2013年的3個城市擴展到34個,再次有力回應了業界質疑。而即使時至今日,美國的平均網速也僅為11.5Mbit/s。
初期,谷歌光纖的套餐性價比的確很高,吸引了不少用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谷歌發現自己的光纖服務遭遇盈利困難。有分析師估算,谷歌光纖每多覆蓋一戶家庭,Alphabet就要多付500美元的一次性成本。高昂建設成本的壓力下,谷歌急需新的定價模式為自己帶來更高的利潤。
2015年,困難如約而至。隨著幾家競爭對手發力千兆寬帶,谷歌光纖漸漸失去優勢。谷歌曾在2010年表示要在5年內發展500萬光纖用戶,到2014年底用戶總量僅為20萬戶,遠不如預期。“Alphabet確實已經在一些城市終止了光纖項目,與國內基礎運營商不管錢多錢少都要做千兆寬帶的想法不同,Alphabet更在乎盈利。”一位接近谷歌光纖的國內通信業人士告訴記者。
2016年10月,谷歌光纖CEO 宣布離職,他在博客中坦言,需要改變以往的產品戰略,以便關注新的技術和部署方法,“已經啟動和正在建設(谷歌光纖)的城市,工作將繼續,對于大多數的‘潛在城市’將會暫停部署。”這意味著谷歌光纖將暫停10座城市的推廣計劃,且Alphabet已在加州圣何塞和俄勒岡州波特蘭終止了光纖項目。
作為寬帶市場的新面孔,更多的公司將谷歌光纖視為競爭對手,而谷歌光纖亦缺乏通信運營基因,在面對運營電信業務超過百年的美國一線運營商時,業務開展舉步維艱,不僅缺乏當地的合作伙伴,也缺乏當地政府的支持。
壓倒駱駝的稻草
1.高昂的價格成本
雖然光纖——本質上是玻璃——的成本已經降至地板價,且通過光纖用戶傳輸信號的通信設備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廉價,但是鋪設光纖時80%以上的成本是勞動力。讓勞動力挖開街道鋪設網線的前期成本極其高昂,并且不會在短時間內完全收回。在Google Fiber推出的初期,其核心光纖互聯網服務每月費用為70美元,電視服務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后來,該公司為100 Mbps服務增加了一個便宜的,每月50美元的業務。雖然低廉的價格能夠給用戶帶來好處并且吸引新的用戶,但是完全不能創造商業價值。
從投資角度看,Google Fiber的低價不能為公司帶來足夠的利潤,以抵消高昂的成本。事實上,包括光纖寬帶在內的固網通信服務的特點是投資周期長,運營成本高,利潤率低,這與互聯網公司輕資產、高毛利的模式完全相反,固網通信服務很難滿足互聯網公司投資者的高溢價預期。這可能是導致Google將該項目暫時擱置的首要原因。
2.殘酷的競爭格局
Google Fiber的推出導致了現有提供商的巨大反彈,競爭對手禁止谷歌從自己的電線桿上架設光纖,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對谷歌光纖的普及加大了難度。在提供了Google Fiber的市場,Comcast和其他提供商提高了他們的競爭速度,通常也提供類似的每月70美元的千兆級服務。此外,以Nokia為代表的公司也展示出創新能力,他們聲稱能夠提供更快的互聯網服務。在無線領域,以Starry公司為例,他們提供千兆以太網下載服務。
固網通信服務具有明顯的“自然壟斷”特性,后來者如果不能利用先入者的資源,將很難提供全面的服務,并與先入者形成抗衡局面。這也是我國電信南北分拆十多年,還未改變“南電信、北網通(聯通)格局的重要原因。
3.私人領域的侵犯
Google Fiber在開挖道路、鋪設光纖的過程中,勢必會或多或少的占用市民的公共空間或私人花園,在重視個人隱私與生活品質的國度,谷歌此舉無疑站在了廣大人民的對立面,承受了許多爭論和非議。
的確,從環境角度來看,光纖網絡的布線確實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與宏觀布局上的市場和商業問題比起來,谷歌遇到的“破壞了私人花園”只能算是一個“小問題”。
4.不穩定的服務質量
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通常是美國用戶滿意度指數最低的行業,通常存在很多不良服務和網絡中斷。然而,對于一個在該領域沒有任何經驗就進入市場的新競爭對手,這樣的賭注是極其高昂的。在2015年,Google Fiber在世界級的比賽期間出現了中斷,在2個小時內多地都無服務。網絡中斷在ISP領域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這種嚴重的中斷可能對新用戶,特別是那些在Google上非技術服務提供商造成毀滅性影響。
5.不明朗的合作伙伴關系
雖然Google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它不是一家基礎設施公司。從頭開始建設基礎設施是艱難的任務,谷歌嚴重依賴光纖部署和城市合作伙伴關系,但該公司與其他合作伙伴關系的缺乏使得該項目遇到很多障礙。在路易斯維爾、納什維爾等城市,谷歌面臨著現有基礎設施(如電線桿)懸掛光纖電纜的訴訟。此外,谷歌在城市內缺乏資源和緩慢的發展速度,導致其在奧斯汀和夏洛特等城市被傳統供應商擊敗。
因此,就光纖業務而言,唯一可行的業務模式是與地方政府深度合作。美國有大量的資本都對這種穩定、可靠投資回報的項目非常感興趣。這種投資可以通過發行私有債券或政府債券的形式進行。由此產生的重要的元素是基本網絡均為批發設施,任何零售商都能夠以合理、公平的成本進行使用。同時,政府自己將置身提供和創造零售服務之外。這才是通訊網絡應當運行的方式。
盡管谷歌光纖最終黯然退場,但他所做的嘗試和努力推動了整個通信行業的進步和發展,并不是毫無價值的,我們也都期待谷歌未來在無線寬帶技術領域有全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