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
劃重點
1月14日至15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2025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4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研究分析當前面臨形勢,安排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出席會議并講話,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并作工作報告。為更好地學習宣傳貫徹會議精神,1月24日起,我們推出“劃重點”系列,今日推出“成就篇”~
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藍天保衛戰加力推進
全面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狠抓重點治污任務落實。因地制宜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全年完成散煤治理約200萬戶,總計達到4100萬戶左右。
累計完成8.93億噸粗鋼產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或重點工程改造,占全國粗鋼總產能約80%。8400萬噸焦化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3.4億噸水泥熟料產能、2000余臺燃煤鍋爐完成有組織排放改造。
加強揮發性有機物(VOCs)全流程治理,推動發現并整改各類問題3.2萬個。
針對秋冬季重污染天氣,出臺進一步優化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的指導意見,召開秋冬季長時間大范圍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座談會以及長三角地區、川渝地區推進會,推動落實重點治污任務。
聯合五部門開展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整治“百日攻堅”,對違法情形惡劣、影響嚴重的2470家檢驗維修機構依法進行查處,有效遏制弄虛作假、超標排放等問題高發勢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全年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34.2%,歲末年初也沒有出現“跨年霾”。
持續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在全國范圍內建成2000多個寧靜小區。
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畜禽養殖業氨排放控制試點。
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管控,首次實施氫氟碳化物配額管理。
碧水保衛戰鞏固提升
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大力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
全面開展排污口“查測溯治”,累計排查出入河排污口33萬余個、入海排污口5.7萬個,七大流域和重點海灣整治完成率分別達到90%和84%。
3033條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80%。
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和沿黃河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累計解決2200余個相關問題。基本完成長江經濟帶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定界立標。
加大重點湖庫水華預警防控力度,太湖水質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
強化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組織對180余條入海河流(河段)實施“一河一策”總氮治理與管控,開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動,健全海洋環境應急管理機制。
發布第三批38個美麗河湖、11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凈土保衛戰穩步推進
啟動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制定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分階段建設目標。制定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和整治計劃。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國家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率達到82.3%,印發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突出區域調查技術指南》。
基本完成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開展998個“一區兩場”等地下水重點污染源風險排查。
累計完成100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完成2473個建設用地地塊遙感核查,實現土壤超標地塊和存在污染風險地塊全覆蓋。
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持續加強
開展典型大宗工業固廢堆存場所排查,推動實施大宗固廢消納利用項目1129個、消納量約3.3億噸。
高標準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制定進展評價辦法,推動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3897萬噸/年,新增建筑垃圾消納能力8120萬方、資源化利用能力9180萬噸/年。
制定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環境風險的指導意見。
推動長江經濟帶1440座、黃河流域360座尾礦庫完成“一庫一策”治理,累計完成980余個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
加快制定退役動力電池、廢光伏組件及風機葉片等“新三樣”固廢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實施規范廢棄設備及消費品回收利用處理環境監管專項行動,嚴肅查處200余起非法拆解污染環境行為。穩步推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專項資金改革。
全面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完成新污染物治理行動中期評估,啟動兩批23個新污染物治理試點。
全力推進危廢“1+6+20”重大工程建設,著力補齊危廢處置技術和特殊危廢處理能力短板。
編輯 | 李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