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鎮(zhèn)日無心掃黛眉,臨行愁見理征衣。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 停寶馬,捧瑤卮,相斟相勸忍分離?不如飲待奴先醉,圖得不知郎去時。
解析:送別是詞中最常見的題材之一。這首詞以代言的方式抒寫一個女子的離情,寫得比較深細,比較新鮮。
上片寫這個女子在愛人將行、行日及別宴上種種情態(tài)。“鎮(zhèn)日無心掃黛眉。”鎮(zhèn)日,整天,不定指一天。自愛人打算出行時她就沒精打采,“終日厭厭倦梳裹”(柳永)了?!芭R行愁見理征衣”,她一見他在打點行裝就愁了。這“愁見”似不同于“愁看”,應是情緒的突然觸發(fā),雖然行人即將出發(fā),但何時理征衣,她并不是都有思想準備的。這樣看來,這個“愁”比前句“無心”就深入一層而且?guī)в幸欢ǔ潭鹊谋l(fā)性了。下面寫別宴?!凹t樓別夜堪惆悵”(韋莊),這個女子心里實在難受,以至“淚汪汪”。但她并未讓自己的淚泉涌流出來,而是克制住了。離別對相愛的雙方來說都是痛苦的,自己的痛苦可以忍受,但不能叫對方傷心:“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這有多大的克制力,這有多少對郎的溫情。這情形仿佛杜牧《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尊前笑不成。”小杜寫分別時想輕松一下,卻輕松不起來,此寫直想哭而“不敢”哭,益見其凄婉厚重。
上片寫離情的郁積和變形,寫到別宴。過片繼續(xù)別宴,加以生發(fā)。“停寶馬,捧瑤卮,相斟相勸忍分離?”先是用兩個短句子點示了一下外在情態(tài),略作頓挫,氣氛緩和些了,金玉的字面也顯示了情意的美好;下面的反問又轉入內心,“相斟相勸”表面的平靜下隱伏著多少痛苦的煎熬。情感的潛流愈轉愈急,終見波瀾:“不如飲待奴先醉,圖得不知郎去時。”這是絕妙奇語,雖奇卻又自然,因它順應著上面的情緒邏輯。正因為分別這般痛苦,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情形或許好受些。這是一。再者,自己強忍著眼淚想寬解對方,但感情的禁制力總有個限度,說不定到分手時還會垂淚傷郎,那只有求助于沉醉,庶幾可免兩傷。這里仍有對所愛者的如許溫情。一般說來,詞的下片比較難寫,因為它一方面要接著上片發(fā)展,一方面又要轉入新的一層意思,另起波瀾,還要吻合上片作個回應、結束。本詞下片就是如此抒寫的,使人有神完意足之感。
一首小令把別情寫得如此深厚、曲折,實不多見。一般這類詞總要寫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別語愁難聽”等情態(tài),被沈際飛譽為“第一個相別情態(tài),一筆描來,不可思議”的毛滂《惜分飛》,看來也少些心靈深處的節(jié)奏。這首詞沒有采用慣常的借景抒情的方式,全擬女子的聲口,這大約也是便于傳達心曲的一個緣故吧。正如陳廷焯所評論的:“語不必深,而情到至處,亦絕調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