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西部,青海——這片被大自然格外眷顧的土地,以其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在天地間徐徐鋪展開一幅生態畫卷。
近年來,青海省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守護了當地的生態之美,也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牢記“國之大者”,守好“中華水塔”
三江源地區作為青海省自然生態的核心區域,不僅是青海省的“品牌”,更是其在生態保護、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的關鍵地標。
青海省深刻認識到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的重大意義,堅決扛起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政治責任與使命擔當,加快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目前,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圍繞國家公園項目建設,青海省堅持基礎先行,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做到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保護并重,落實好景區“三證”管理;對符合空間管控要求和具有完備基礎設施的項目發“準生證”,對符合生態環境準入和行業標準的項目發“出生證”,對通過常態化生態保護監測和服務質量測評的項目發“健康證”,強化建設全過程管理,將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小到最低。
同時,青海省以生態修復工程為抓手,切實維護區域生態系統功能穩定性;積極爭取中央生態環境專項資金,安排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0.46億元,推動開展木里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及周邊8個水環境治理修復項目;組織開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評估,開展并完成了青海湖、隆寶、大通北川河源區、孟達以及柴達木梭梭林等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成效評估。
持續深化治污攻堅,守護藍天碧水
奮力譜寫美麗青海建設新篇章,在藍天碧水保護工作中,青海省也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答卷。
緊盯大氣,青海省印發實施《青海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強化PM2.5、臭氧等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支持實施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業企業深度治理等項目,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青海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5%以上。
守水護水,青海省修訂頒布《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推動《青海省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目標落實,開展青海湖流域污染源調查溯源,聚力推進城市黑臭水體、入河排污口和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攻堅等工作,確保水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2024年1月至11月,35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保持100%,長江、黃河干流、瀾滄江出省境斷面水質保持Ⅱ類及以上。
與此同時,青海大力推進并不斷健全全省“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和生態系統監測全覆蓋,全面、精準、高效地掌握生態環境動態,為科學決策與生態保護行動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如今,青海的藍天更藍,為大地勾勒出純凈的天際線;碧水更清,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萬物生靈。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態成果,使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堅守初心,筑牢綠色根基,青海必將書寫美麗新篇。
來源 | 中國環境APP
編輯 | 吳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