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司法保護 賡續千年文脈
湖北襄陽:交出高質效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履職答卷
襄水湯湯,澤沛其陽。湖北省襄陽市作為荊楚文化發祥地、三國文化之鄉和漢水文化核心區,是一座擁有2800余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共有不可移動文物4000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9項。
近年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下,襄陽市檢察機關堅持立足古城定位和職責使命,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大局,嚴厲打擊涉文物違法犯罪,積極探索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新路徑,以檢察之力守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根”與“魂”。
深挖細查
筑牢文物安全底線
2024年11月,襄陽市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各大文物展柜前人頭攢動,熱鬧不已。鮮為人知的是,館藏的9件國家一級文物剛經歷了驚險的“回家之旅”。
時間回溯至2023年,陳某甲、陳某乙和余某某經過長時間的踩點、策劃后,選定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某古墓葬進行打洞盜掘,盜得大小青銅器20件,并將盜洞回填。隨后,他們通過李某尋找買家,試圖將文物出售,被公安民警當場抓獲。經鑒定,現場收繳的20件青銅器均為春秋時期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9件。2024年1月,在取證完成后,該批文物被移交給襄陽市博物館。
2024年4月,公安機關將案件移送襄陽市樊城區檢察院審查起訴。由于盜掘行為對古墓葬及文物造成的損毀程度尚不能確認,無法確定其對古墓葬及文物造成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影響,因此,承辦檢察官一方面就證據固定、盜掘時間、盜掘次數等要點,及時引導偵查取證;另一方面,通過自行補充偵查,與公安干警、博物館勘探人員多次前往實地勘查,對照文物基本資料,確認古墓葬遭到損毀的實際情況。
因犯罪行為對古墓葬及歷史文化保護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失,樊城區檢察院在以涉嫌盜掘古墓葬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該案提起公訴的同時,同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判決被告人連帶賠償搶救性考古發掘費用7萬余元。2024年12月,該案在樊城區法院開庭審理。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據介紹,2024年以來,襄陽市兩級檢察機關共受理妨害文物管理案件3件,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件3件。為提升涉文物犯罪案件辦理質效,襄陽市檢察機關通過舉辦主題文化講座、組織現場觀摩類案庭審等方式,不斷提升檢察干警的辦案能力。
多方聯動
匯聚文物保護合力
2024年3月,南漳縣檢察院檢察官在臥牛寨走訪調研。
“一旦見識到古山寨的美,就不會忍心讓它們在風雨歲月中沉寂、消亡。”當親眼見到“華夏第一山寨”臥牛寨時,南漳縣檢察院檢察長楊毅感慨道。
南漳縣被稱為“中國古山寨文化之鄉”。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后,南漳縣內發現了1000多座古山寨,登錄在冊的有384座,其中6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座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襄陽市人大常委會啟動《襄陽市古山寨保護條例》(下稱《條例》)地方立法工作。征求意見稿一經發布,便引起巨大社會反響。
“能否在《條例》中增加檢察公益訴訟相關內容?”襄陽市檢察院聯合南漳縣檢察院反復探討,共同擬定相關方案,建議增加“在古山寨及相關設施受到損害時,檢察機關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訴訟”等內容。立法建議提交后,襄陽市人大常委會經審議,采納了檢察機關的建議。
2024年3月,《條例》正式施行。同年9月,南漳縣檢察院與縣法院聯合制發古山寨司法保護令,并先后在6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山寨現場掛牌,向社會明確古山寨保護范圍、保護措施和違法責任。
檢察守護步履不停,保護的力量日益匯聚壯大。2024年1月,保康縣檢察院對古建筑中確有損毀情況的及時立案,監督相關行政機關履職,并督促鄉鎮政府與遺址所在村簽訂文物安全保護責任書;3月,棗陽市檢察院對一處革命遺址未得到有效保護問題立案調查,督促相關部門依法履職,目前遺址周邊已設置臨時保護措施,革命文物認定工作已進入田野調查階段;6月,就鹿門山景區生態環境及文化遺產保護現狀,襄陽市襄州區檢察院聯合區法院邀請區人大常委會及相關職能部門實地調研座談,對發現的問題制發檢察建議;7月,襄陽市檢察院與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協作配合機制,推動形成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合力……
一體履職
全面加強系統保護
“誰謂長渠千載后,水流猶入故宜城。”唐代詩人胡曾這首《詠史詩·故宜城》里的長渠,又稱白起渠,西起南漳縣,東至宜城市,相傳是戰國時期修建的軍事水利工程,至今仍灌溉著沿線30余萬畝良田。2018年,長渠成功申報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然而,有群眾向當地檢察機關反映,長渠兩岸存在養殖廢水直排、居民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入渠污染水質等問題。檢察干警實地走訪發現,渠內灌溉用水不復往日的澄碧,水利設施也有多處損毀,修繕保護刻不容緩。
2024年3月,襄陽市檢察院決定開展長渠保護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工作,并向市委作專題匯報。7月,襄陽市召開長渠保護和利用專題工作會,決定將長渠納入河湖長制考核,深化“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進一步加強聯動協同。
由于長渠跨越多個行政區域,為增強工作合力、提升監督質效,襄陽市檢察院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優勢,制定長渠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專項工作方案,統籌宜城市、南漳縣和襄陽高新區檢察院辦案骨干組成專班,全面摸排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截至目前,襄陽市兩級檢察院已立案辦理案件20件,督促相關行政機關集中清理沿渠道垃圾堆放點72處、封閉排污口4處、挖除私設排污暗管十余米、清除亂搭亂建7處。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 作者:戴小巍 許文娣 尹周航 圖片: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