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無雜草,認識的都是寶。
在山坡草地、山谷、小溪邊等陰濕的地方,生長著一種看上去很普通的野草。
它叢生,莖匍匐在地生長,根部木質化,節部生根,多分枝,一年生的莖直立,上面有縱棱,有毛,高約10~15公分左右。
葉子互生,呈卵形或者橢圓形,長約1.5~3公分左右,寬約1~2.5公分。基部楔形,末端尖,邊緣有腺毛,正、背面均有腺毛,正面有黑褐色新月形斑點,葉柄長約2~3毫米。
頂生頭狀花序,單生或者成對,直徑約6~10毫米,花序梗有腺毛,苞片膜質,呈長卵形,開粉紅色很漂亮的花朵。花被5深裂,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約2~3毫米。
花落結出長卵形的瘦果,黑褐色,長約1.5~2毫米,3棱,有小點有光澤,宿存花被內。
就是這樣一種野草,藥用價值非常高!
身體淤堵不通,用它治療,利尿,消炎。痢疾、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盆腔炎、前列腺炎、風濕性疼痛等病癥,均有顯著療效。
它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散瘀,用處廣泛。你知道它是哪種神奇的野草嗎?
它就是疏通人體管道的中草藥頭花蓼,有人也叫它石莽草、火眼丹、雷公須、水繡球等名字,為廖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分布在我國的云南、廣西、貴州、四川、湖南等地區,印度、緬甸、尼泊爾也有它的影子。生長在海拔600~1500米的山坡草地、山谷濕地,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陰、耐寒、耐干旱,適應能力強。
它花期6~9月份,果期8~10月份,9~10 月份采收,可鮮用,或者曬干備用。
它全草入藥,味苦、辛,性涼,歸入腎經、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濕通淋、消炎止痛等功效。
主要對痢疾、膀胱炎、尿路結石、盆腔炎、前列腺炎、腎盂腎炎、風濕性疼痛、跌打損傷、小便淋瀝、排尿不暢、瘀傷、瘡瘍、濕疹、痔瘡等病癥進行治療。
它可單用,也可與其他中草藥配伍使用。
農村有偏方,把它采挖回家清洗干凈,煎水服用,可緩解小便不適,治療痢疾。
把它與九里明、爬山虎、桉樹葉搭配使用,可治療瘡瘍腫毒、麻風潰爛,
也可煎水蒸洗,治療風濕痛。
《廣西中藥志》記載:祛風濕,散瘀止痛。頭花蓼味苦、辛,性涼。有清熱利濕,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治跌打瘀痛、血尿、小便淋漓、爛瘡。
《廣西中草藥》記載:解毒消炎,治痢疾,皮膚潰瘍,無名腫毒。
《云南中草藥》記載:清熱利尿通淋。
它含有黃酮類、酚類、三萜類、鞣質類、木質素類、烷基糖苷類、醇類、酯類、有機酸類等成分。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它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降糖、鎮痛、涼血、調理血脂等作用。
它的使用方法很簡單,可直接煎水服用,用量0.5~1兩。
也可搗碎成泥,敷在傷處,或者熏洗,也可熬制成膏,涂抹。
把它與其他中草藥配伍制作成顆粒,治病更方便。
注意,頭花蓼雖然很好,但是,因個體差異,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
首先,它不可過量和長期使用。
孕婦,禁用。
脾胃虛寒者,禁用。
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過敏體質者,禁用。
中草藥配伍有諸多禁忌,為了安全起見,使用之前最好咨詢醫生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