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圖源:網絡
當地時間2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宣布實施“對等關稅”計劃,計劃對芯片進口課征關稅,并且再度點名“臺灣搶走美國的芯片生意”,“我們希望他們回到美國。如果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日前,特朗普強力要求芯片制造重回美國,更傳出美國政府正推動一項意圖讓臺積電與英特爾組成合資公司的計劃,引發臺灣方面憂心將導致臺積電面臨技術外流風險。
據網絡媒體《Business Insider》報道,有美國金融分析師引述亞洲供應鏈消息,稱美國政府要求英特爾拆分其芯片制造部門,并與臺積電組成合資企業,還要由臺積電負責營運監督,兩家企業分享所有權。
北京時間2月12日、13日,臺積電首次在美國召開董事會。這是臺積電自成立以來,首次將董事會移至臺灣地區之外舉行,此舉被一些人視為臺積電重心向美國傾斜的信號。
據臺灣《經濟日報》13日報道,臺積電的董事會決議公告中,并未出現外界預期與美國直接相關的投資案。業界認為,這次董事會討論議案與過往類似,聚焦股利、季度資本預算、發債額度、重大投資及高階人事異動等事項。但市場認為,臺積電核準資本預算與增資子公司都是百億美元級以上的大投資,總金額直逼9000億元新臺幣,“宣示其長期持續在全球擴產與投資的決心,為后續擴大美國制造量能預留伏筆”。臺媒認為臺積電準備以更長的時間來面對接下來的情勢。
臺灣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13日在臉書發文,說他12日請教其副總編輯林宏達,“如果臺積電合并英特爾,可不可行”?林宏達說萬萬不可,“臺積電股價會暴跌!如果是入股,也是滋事體大”,林宏達認為兩種方案都有一定難度,這是對臺積電的考驗。
臺積電在島內被視為“護島神山”,以先進的半導體制程技術獨領全球。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說“臺積電是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有島內半導體分析師日前在臉書上發文指出,在特朗普的壓力下,臺積電沒有任何談判籌碼。
臺灣《中國時報》13日刊文稱,面對特朗普政府施加的巨大壓力,臺積電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定位與策略。一方面,臺積電依賴來自大陸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必須考慮到美國政府可能采取的進一步制裁措施,“這種情況下,臺積電似乎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局面”。
14日上午,賴清德召開高層安全會議研商如何應對美國可能對臺灣生產的芯片課征關稅等問題,會后召開記者會,宣布新一年將優先推動三大工作。臺媒關注到賴清德首先提到防務預算要達到島內生產總值3%以上的目標,其次是“抗中”,最后表示將擴大對美投資與采購,強化“臺美”在AI與先進半導體技術開發合作等,賴清德企圖以這樣的方式來換取美國“網開一面”。臺灣經濟部門主管郭智輝稱,臺經濟部門已做好準備,并計劃派出官員赴美與特朗普團隊溝通。
就臺積電先進制程或將“技術移美”一事,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1日回應表示,臺積電已成為民進黨當局討好美國的“投名狀”。12日,對特朗普表示將對電腦芯片、半導體進口課征高關稅等,民進黨當局回應稱將提出4項“應對措施”,“強化臺美產業合作”,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指出,美國有關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再次證明美國永遠奉行“美國利益優先”。事實一再證明,民進黨當局“倚美”越多,害臺越深。所謂“應對措施”不過是“賣臺媚美”,只會損害臺灣產業發展的根基,犧牲臺灣民眾的利益福祉。
來源 | 臺海時刻
京彩臺灣
微信號: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