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有時像一口枯井,越往下挖,越是幽深黑暗。讀到岳飛冤案的細節(jié),常讓人懷疑,這真是發(fā)生在同類身上的事情嗎?將軍之首岳飛,被身邊人親手送入死局,而他死后,那些自以為“明哲保身”的人竟還不肯放過他的妻兒,甚至有人建議直接斷絕口糧,“餓死他們,斬草除根”。如此惡毒的提議,竟連秦檜都覺得過分。這個歷史片段,不禁讓人思索,人性之惡,到底可以有多深?
人們或許愿意相信,那些在偽造的誣告信上簽字畫押的將領,是被迫的,是為了保全自己才不得已而為之。但這樣的辯解不過是替他們的懦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真相是,他們每一筆簽字,每一方畫押,都是對岳飛的又一次刺殺——背叛的刀比敵人的劍更致命,捅得深,割得狠,而且毫無底線可言。
背叛背后,最顯而易見的是懦弱。他們害怕秦檜,也害怕朝廷的雷霆之怒,于是選擇了妥協(xié)。但懦弱不是借口,因為他們的背叛不僅害了岳飛,也葬送了自己僅存的尊嚴。更可悲的是,這些人的懦弱并沒有換來真正的安寧。他們在岳飛身上撒下的血腥,終將籠罩在自己頭頂。歷史并未記住這些背叛者的名字,只記住了他們的卑劣。
然而,比懦弱更讓人震驚的是冷酷。當岳飛的家人被流放嶺南時,本已在窮困潦倒中苦苦掙扎,卻仍然有人覺得不過癮,覺得要再“加一把火”,連那一點可憐的口糧都不該留給他們。于是有了那份建議“餓死岳飛家人”的奏折。寫奏折的人恐怕自覺聰明,以為此舉能博得朝廷的歡心,可這種無恥到極點的提議,即便在奸臣如秦檜眼中都顯得太過血腥而被駁回。
這才是真正讓人絕望的地方:背叛可以有理由,懦弱可以有解釋,可這種毫無必要的惡意卻讓人無從理解。那人不過是為了向上表忠心,或者展示自己對“除奸”多么積極,卻毫無底線地以摧毀一個無辜家庭為代價。比惡行更恐怖的,是惡行后隱藏著的平庸之惡——毫無原因,僅僅是因為可以。
人性中的卑賤,就體現(xiàn)在這里:背叛時,急不可耐;殘忍時,毫不遲疑;甚至連微末的惡意都能生發(fā)出驚天的毒性。岳飛死后,他的妻兒并沒有威脅到誰,卻仍然有人希望置他們于死地。這種惡,不是出于恐懼,不是為了保命,而是單純地為了徹底摧毀另一個人的一切。
有人說,岳飛冤案的背后,是政治斗爭的必然結果。可政治斗爭是理由,背后的人性之惡卻不容忽視。那些將領的背叛,朝臣的冷酷,甚至一部分沉默的旁觀者,構成了一幅令人窒息的畫面:一個英雄被推向死亡,而他的敵人們則站在高臺之上,享受著摧毀他的快感。
岳飛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他的遭遇不過是歷史中無數(shù)個被背叛、被誣陷、被斬草除根的故事之一。每一個這樣的故事都在提醒我們,人性中的惡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根深蒂固的本能。正是這種本能,讓人趨炎附勢,屈膝投降,甚至在強者倒下后,仍不忘往他的尸體上再踩一腳。
如果歷史是一面鏡子,那么岳飛的故事映照出的,絕不是人性的光輝,而是黑暗的深淵。那些背叛者和冷酷者,不僅殺死了岳飛,也殺死了人們對正義和善良的信任。而這種深淵,或許至今仍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