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eepSeek的“朋友圈”極速擴容。本周起,廣東深圳市基于政務云環境面向全市各區各部門,正式提供DeepSeek模型應用服務;在深圳市福田區,70名政務AI“數智員工”已正式上崗。
不僅是深圳,內蒙古呼和浩特、江蘇無錫、江西贛州等地也陸續宣布完成政務環境DeepSeek系列大模型部署。這些“AI數智員工”到底有多能干?人工智能應用于政務服務,又將如何持續助力政府服務提質升級?
全國多地嘗試AI+政務模式
■ 廣州深圳
深圳市福田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的辦公區內,每名工作人員都配備了基于Deepseek開發的人工智能辦公系統,只需簡單下達任務指令,系統便能在數秒內響應需求。對工作人員彭博來說,新“同事”大大提高了公文處理效率——公文格式修正準確率超95%,審核時間縮短90%,錯誤率控制在5%以內。
彭博還表示,“AI數智員工”可快速、智能地生成PPT。只要“喂”給它文字材料,就可以智能生成大綱,“你在它給出的大綱上進行修改,挑選合適的模板,大概二、三十秒就可以生成一個初步的PPT。”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除了有DeepSeek的通用能力外,“AI數智員工”結合各部門各單位的實際業務流程,首批覆蓋240個政務場景,如“執法文書生成助手”可將筆錄秒級轉化為文書初稿,“安全生產助手”生成演練腳本效率提升100倍,“AI招商助手”將企業分析篩選效率提升30%,分析時間縮至分鐘級。
深圳市福田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副局長高增表示,“AI數智員工”目前承擔輔助角色,用于公文寫作、政務服務、社區治理、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方面,涉及到11大類240個場景,人機協同下整體效率提高至少20%以上。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江蘇無錫
無錫的錫企服務平臺3.0接入DeepSeek大模型,并上線江蘇省首個企業服務AI助手體驗版。錫企服務平臺建設專班楊麗潔說,借助大模型的語義識別和邏輯推理能力,企業只需在錫企服務平臺3.0上直接輸入要問的問題,AI就能“秒懂”需求,輸出答案。
楊麗潔表示,在引入大模型后,服務平臺可以給大家提供兩種不同的搜索結果。“比如輸入‘我如何申報高企’,頁面上半部分顯示已接入DeepSeek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結果,下半部分顯示原有的搜索服務結果。”
■ 江西贛州
贛州作為江西省首個成功部署上線DeepSeek大模型的地級市,將推動政務工作模式向智能化、協同化、數據驅動化轉變。
贛州市數字產業集團首席技術官黃俊杰表示,目前已將部分政務數據對AI大模型進行了一些“投喂”和“訓練”,接下來,它的功能將基于“語料”不斷趨于完善。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山東臨沂
臨沂市基于政務云成功實現了DeepSeek本地化全棧部署,并率先完成“沂蒙慧眼”。臨沂市大數據局數字政務科負責人郭興軍表示,“沂蒙慧眼”系統融合應用政府的公共數據為企業精準畫像,賦能企業融資增信,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目前已助力企業融資增信超過33億元。
將DeepSeek接入“沂蒙慧眼”系統后,創新了AI助手、智能報告生成和風險預警等功能,企業精準畫像效率提升了60%。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AI參與政務辦公
政務工作人員會失業嗎?
關于“AI越來越能干,是否意味著政務工作人員距離失業不遠了”這個觀點,深圳福田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副局長高增并不認同。在他看來,AI是不能作單獨決策的,它有時會根據語料情況產生“偏見”。
高增介紹,為防范人工智能倫理風險,深圳市福田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的70名數智員工都有自己的“監護人”,哪怕出現“AI辦業務辦錯了”的情況,也不用擔心沒人負責。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表示,盡管所謂“AI數智員工”高效準確,甚至可以全天候服務,但并不會造成對現有政務工作人員的替代。
AI進入公共事務的治理過程中,往往缺乏創造力,而創造力是人所獨有的。
在政務開展過程中,“AI數智員工”跟群眾之間需要面對面交流,這其中有信任關系、情感關系,AI在這個領域不可能完全替代真人政務工作人員在情感關懷和社會治理方面的獨特價值。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孟慶國表示,在目前場景下,雖然AI可能會對一些工作的環節、工作的事項有替代,但更大規模取代政務工作人員,還為時尚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AI走入政務系統
有哪些優勢和挑戰?
吳沈括表示,人工智能有兩個非常突出的優勢,一個是對海量數據的深度分析,一個是對未來模型的精準預測。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AI進入到政務系統的運行,是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現象。
吳沈括介紹,人工智能可以通過自動化處理和快速響應提升行政效率,通過智能調度,通過數據驅動決策優化資源配置,從而改善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比如說智能客服與咨詢的存在,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放人類政務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也能夠將很多標準化的業務形成一個知識庫,進入到政務的作業中。”
孟慶國表示,DeepSeek的創新應用可能給欠發達地區帶來換道超車的機會,縮小政務服務領域區域之間的差異。但在他看來,不管是DeepSeek還是其他的大模型,在對接使用過程中,需要技術環境和資金投入,對各級干部的信息素養也有要求,可能需要做更多政策設計性的工作,來彌補在政務服務中的一些差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電子化、智能化、數字化,是政務智能化、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大趨勢。那么,在AI走入政務系統的過程中,還會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
吳沈括表示,應注意到人工智能的應用邊界,要做到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比如在AI決策的過程中所伴生的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問題,及在AI進入政務系統過程中產生的技術性依賴和系統性風險。另外,關于在AI助力政務決策的過程中,產生的倫理風險,公平性問題等,需要有一個審慎并全面的觀察和思考過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編輯/劉世康
審簽/明芳
監制/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