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這本書前段時間在網上好多人推薦,加入書單很久后才想起來讀,這次看的時候都有些忘了當初是為什么想看了。但讀下來的總體感覺就是多次的反轉和意想不到,特別是讀到迦摩羅那段的時候還挺震驚和意外的。
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不敢說自己完全讀懂了悉達多,但我想就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悟做一個小的分享,也希望每個人在讀的過程中能找到屬于自己人生的答案。
階段一:婆羅門之子,拋棄標簽
在最開始的婆羅門之子,我佩服和好奇年紀輕輕的悉達多怎么獲得的婆羅門的尊重和敬仰,或許他為之付出了很多吧,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成為未來的婆羅門中的王。
很多時候、大部分人在這個時候都會因為所謂的榮耀和光環不再向內求,但悉達多在思考、在追尋。他對自我圓滿的追尋,也不禁讓我思考,我是否也常常被外界的標簽所束縛。
階段二:沙門修行,直面內心
所以他思考著成為了一名沙門,繼續開始在修行和禪定的世界里尋找自我,轉眼不滿足于自己學到的速度和知識,開始意識到所謂的修行和禪定也不過是短暫的、逃離思考的自我麻痹罷了,到此悉達多再次出發了。
在出發告別沙門之時,沙門長老的破口大罵讓人大吃一驚,受那么多人追捧的長老內心如此的不穩、如此的不開闊,同時也被悉達多的注視感到意外,短短時間內可以學會并運用。
階段三:遇見喬達摩,獨自出發
離開沙門,我以為悉達多在喬達摩處又要用幾年的時間去學習并繼續出發,但這次他未入門便已思考到法義的本質,明白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法義才可以讓自己修成正果,而喬達摩的法義是喬達摩親身經歷過、思考過的,那些追尋者也只是追尋了表面的法義。
這次悉達多要繼續出發了,真正的自己出發,告別了影子喬達文、告別了父親、告別了所有表面的法義,要去獨自孤獨的親身經歷尋找自我,但也收獲了真正的自由。
在這三段經歷中,我始終佩服悉達多的思考,他是一個真正的思考者,不是追尋者,這三段讓我始終覺得他是一個高尚、不被情愛所影響的人。
階段四:與迦摩羅的世俗生活,墮落中覺醒
這也是為什么在開頭說被迦摩羅這段震驚和意外的原因,思想轉變如此得快、對情愛如此的渴望、對迦摩羅說的話如此的露骨、對見一面的人說出那樣的交往話語,都遠遠超出我的預期。
人本就應該從各種各種的經歷中學習和成長,這一次是我自己對悉達多貼了標簽、戴了有色眼睛,情愛的經歷也本就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
二十多年的學習做愛、賺錢、花錢、賭博等等之后,悉達多開始了自我的思考,或者說他要從那連他自己都瞧不上的、沉迷的生活中再次覺醒并再次離開了。
這次入世居然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
階段五:自我接納與覺醒
從“因曾經的愚蠢自殺”到“因唵字破入意志而認清自己”到“思考剝離身份、關系、衣飾之后的自己又是誰”到“接納全部的自己,包括曾荒淫俗氣的自己”。
明白曾經歷的一切一起組成了自己,不管是好是壞、是善是惡,都有意義。
只有真正的經歷才可以領悟意義:入世才能出世,走入俗塵才能真正離開俗塵,理論知識不親身經歷,永遠無法被吸收和內化。
階段六:真正的開悟
回到最初開始的河邊,從瓦穌迪瓦處墮落,也從瓦穌迪瓦處重新開始。
與之前的悉達多相比,此刻的悉達多從傾聽者變為了傾訴者,而瓦穌迪瓦成為了曾經的悉達多,認真且平靜的傾聽悉達多的傾訴,在這里也能感受到悉達多變得失去了耐心、失去了平靜、失去了忍耐力。
在當船夫的這段時間,悉達多要學的就是如何讓思維慢下來,讓自己恢復曾經的耐心、平靜和忍耐力,甚至與曾經相比更勝一籌。這段期間,悉達多通過回歸當下、做具體的事、經歷為人父的磨難 完成了自己的開悟,并在此基礎上告別瓦穌迪瓦,走向自我的圓滿。
結語
讀書好神奇,短短幾小時就可以讀完作者用一生才能完成的改變。看似某些地方的開悟,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不親身經歷就無法做到真正的開悟。
而書中悉達多的經歷也不過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一個縮影罷了,真正的人生是在不斷的打破-重塑-打破-重塑中反復度過,每一次的打破重塑都會帶來一點點意外的收獲,累積起來的收獲終將會成為經驗幫助自我走向圓滿。
在圓滿之前,要努力做到的唯有體驗當下,在體驗的過程中記得不給人生下定義、不為時間焦慮、單純的用感官感知一切、接納眾生、用心去親身經歷。
去愛這個世界吧,敬畏地注視一切存在之物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