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指出,“久視傷血”,可見眼睛的功能與血關系密切。肝開竅于目,眼睛受到肝血濡養而視物清晰,反之,就會出現眼睛干澀、視物不清等情況。長時間用眼,不僅使眼部血液運行不暢,導致氣滯血瘀,還會耗傷氣血,影響氣血對眼睛的濡養。
緩解眼睛干澀、視疲勞等眼部不適,除了要避免過度用眼,大家還可以按摩以下穴位:
攢竹穴
攢竹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按揉此穴可明目利竅、散風清熱、止痙通絡,主治頭痛、目視不明、眼睛干澀、目赤腫痛等。
位置: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
操作方法:點壓穴位,以局部有輕微的酸脹感為宜。每日早晚各1次。
睛明穴
睛明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是治療眼疾的要穴。按揉此穴可明目利竅、散風泄熱,主治目赤腫痛、目視不明、眼睛干澀等。
位置:目內眥上方凹陷處。
操作方法:閉眼,雙手大拇指朝內上方按壓穴位,以局部有輕微的酸脹感為宜,持續按壓10秒左右,然后松開5秒,反復操作3次。
注意:此穴周圍血管豐富,宜輕輕按壓,切勿用力捻揉。
承泣穴
承泣穴屬于足陽明胃經。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常按揉承泣穴,可使脾胃生化的氣血更多地注入眼部,從而緩解眼睛干澀、迎風流淚、目視不明等癥狀。
位置:目視正前方,瞳孔直下,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操作方法:用雙手食指指腹按揉穴位,以局部有輕微的酸脹感為宜。每日早晚各1次。
四白穴
四白穴屬于足陽明胃經。按揉此穴可祛風明目、通經活絡,主治眼睛干澀、目赤腫痛、頭痛等。
位置:目視正前方,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處。
操作方法:用雙手食指指腹按揉穴位,以局部有輕微的酸脹感為宜。每日早晚各1次。
若嘗試以上方法仍無法緩解癥狀,請您及時就醫。
來源:老年健康報
文: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中西醫結合眼科 解孝鋒
策劃:鄭穎璠
編輯:王千惠 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葉龍杰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2V38Y7TE】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