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最高檢舉行“公益保護的中國方案”新聞發布會。
2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公益保護的中國方案”新聞發布會。主要有三項議程:一是通報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發展完善“公益保護的中國方案”情況;二是發布“公益保護的中國方案”典型案例;三是回答記者提問。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公益訴訟檢察廳廳長徐向春、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劉喆出席新聞發布會。最高檢辦公廳(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李雪慧主持新聞發布會。
去年前11月共辦理
公益訴訟案件14萬余件
張雪樵在新聞辦發布會上介紹,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始終堅持高質效辦好每一個公益訴訟案件,持續推動完善公益訴訟制度,1至11月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4萬余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13萬余件,民事公益訴訟1萬余件。將審前實現公益保護目的作為優先目標,提出檢察建議8.97萬件,回復整改率達98.38%;提起訴訟8786件,99.64%得到裁判支持,以“訴”的確認體現司法價值引領,充分彰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長城沿線15個省份
開展長城保護公益行動辦案675件
2024年1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針對違法騙取套取、截留挪用各類國有資金,以及“成品油”稅收流失、惡意拖欠土地出讓金、長期閑置土地等問題辦案8757件。在國防和軍事利益保護領域,圍繞軍事設施、軍用土地、軍事訓練安全、人防工程保護等突出問題,共辦案719件,辦案規模大幅上升67.2%。指導長征沿線各地加大長征文化保護力度,辦案270件。在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最高檢部署長城沿線15個省區市開展長城保護公益行動,共辦案675件,制發檢察建議469件,起訴43件。
最高檢立案辦理珠江流域
水環境治理專案已立案1915件
2024年1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守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共辦案5.5萬件。積極推動跨區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最高檢立案辦理珠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專案,針對七個領域問題開展系統監督治理,已立案1915件,深化重要流域治理“中國方案”的檢察實踐。
去年前11月辦理食藥安全領域
公益訴訟案件2.3萬件
2024年1至11月,在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最高檢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開展預制菜、社區團購和網絡直播帶貨、麻醉藥和精神類藥品安全、互聯網診療以及食品貯存運輸裝卸環節安全等專項監督,共辦案2.3萬件。在安全生產領域,針對鐵路沿線、燃氣、特種設備、醫療輻射等安全事故多發頻發領域共辦案1.6萬件。
辦理個人信息保護及反電詐領域
公益訴訟案件4848件
檢察機關在個人信息保護及反電信網絡詐騙領域,聚焦旅行社、快遞、醫療機構、房產中介等泄露個人信息以及互聯網企業違規收集、獲取個人信息等群眾反映強烈問題,辦案4848件。在特定群體權益保障領域,圍繞老年人、殘疾人、婦女、新業態勞動者、農民工等特定群體權益保護共辦案3318件。指導各地深化無障礙環境監督,聚焦平等就業等婦女權益保障重點問題加大監督力度。
構建更加完備的辦案規范體系
全國檢察機關構建更加完備的辦案規范體系。組織召開檢察公益訴訟十周年座談會,配合立法機關推動檢察公益訴訟專門立法。推動新制定或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等單行法寫入檢察公益訴訟條款。最高檢印發土壤保護等環境細分領域辦案指引,指導各地聚焦重點辦案領域等出臺辦案規范,提升規范化水平。
深化跨區域協作機制
各地檢察機關深化跨區域協作機制,積極探索建立中華白海豚保護檢察聯盟,構建北部灣—瓊州海峽跨省協作、松花江嫩江“兩江流域”生態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古蜀道保護跨區域協作等機制,協力整治跨區域公益損害問題。
地市級檢察院公益訴訟
檢測實驗室全覆蓋
構建以衛星遙感、快速檢測、鑒定評估、大數據模型為代表的“空天地”一體化公益訴訟技術支持體系。2024年技術支持公益訴訟辦案4萬余件,同比上升12%。針對線索發現難題,全國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管理平臺上架公益訴訟模型273個。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開展合作,運用衛星遙感技術支持公益訴訟辦案370余件。建成投用公益訴訟檢測實驗室500余個,實現地市級檢察院全覆蓋。配合司法部將生態環境檢察公益訴訟中不預先收費的鑒定機構增加至141家。
聚焦重點辦案領域、辦案類型和辦案環節,有計劃、有步驟打造不同層次的辦案規范體系
徐向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一取消三不再”是最高檢黨組落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基本價值追求。過去一年,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做優公益訴訟業務管理。出臺《關于推進公益訴訟檢察高質效辦案的意見(試行)》。聚焦重點辦案領域、辦案類型和辦案環節,有計劃、有步驟打造不同層次的辦案規范體系。建立細分領域辦案情況月分析及重點問題專題分析機制,推動全年辦案數量與質量、各領域辦案平衡協調健康發展。
最高檢掛牌督辦13起
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公益訴訟案
徐向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做實公益訴訟案件管理,組織開展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辦案質量提升專項活動,最高檢組織各省區市開展案件質量全面自查,并組織10個評查組全覆蓋式開展交叉實地評查。持續開展公益訴訟高質效辦案點評培訓,全年共評議案件946件,有效推動各級院至少辦成3件有代表性高質效案件。高質效對下督辦指導一批案件,通過掛牌督辦重點案件等方式以點帶面傳遞高質效辦案具體要求。最高檢突出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事項,對下交辦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警示片線索227條,對13起重點案件線索掛牌督辦。
最高檢:
逐案反查問題案件并監督糾正
徐向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持續強化公益訴訟辦案流程管理,常態化開展數據篩查工作,依托檢察業務應用系統中的流程、案卡、文書、報表等數據信息,聚焦低質效問題,逐案反查“問題案件”并監督糾正。針對制約辦案質效的傾向性、異常性、典型性問題,針對性地開展對下指導和督促整改。創新搭建高質效案件共享平臺,實現省、市、基層三級院已辦結有代表性高質效案件的高效督導、共享互促,提升公益訴訟案件質量管理智能化水平。
特定群體權益保護是
檢察公益訴訟重要辦案領域
徐向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特定群體權益保護是檢察公益訴訟重要辦案領域。一是加強婦女權益保障。針對農村婦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保障、婦女就業歧視等重點問題,引導各級檢察機關加大監督力度,全面守護“半邊天”合法權益。二是做實老年人權益保護。最高檢加強與民政部、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消費者協會等部門協作配合,共同推進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機制。三是深化殘疾人權益保護。最高檢不斷深化與中國殘聯、中國助殘志愿者協會等部門協同協作。四是探索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最高檢與全國總工會聯合印發文件,推動各級檢察機關與工會強化協作配合,加強對勞動者權益保障。
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為公益訴訟辦案
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保障
劉喆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近年來,檢察機關以辦案需求為導向,堅持科技創新牽引、協同共贏發展思路,在公益訴訟辦案中深化各種技術應用,為公益訴訟辦案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保障。一是全方位。公益訴訟各類案件辦理需要技術全方位參與和支撐。二是全要素,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對科學技術的需求涉及各專業全要素。三是全流程,科學技術手段能夠在線索發現與排查、證據獲取與固定、證據形成與應用、成效評估與跟蹤等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全流程提供有效支持。
科學技術手段有力支持
重大公益訴訟案件辦理
劉喆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利用衛星遙感、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助力精準發現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問題線索,利用快速檢測、無人機航拍等技術第一時間發現公益損害案件線索、固定相關證據,利用實驗室儀器設備對檢材進行檢驗鑒定,為公益訴訟辦案提供證據,并持續跟進評估辦案質效,有力支持了南四湖、太浦河、珠江流域水環境治理等有影響力的重大公益訴訟案件。檢察技術部門還可以發揮專門審查職能,對公益訴訟損害的恢復方案提出專業意見,使恢復方案更科學、更安全。
最高檢直接立案辦理一批
“硬骨頭”公益訴訟案件
張雪樵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最高檢指導各省級院針對轄區內有重大影響的公益損害問題,直接立案辦理了一批“硬骨頭”案件。如指導安徽省檢察院辦理督促保護皖北地下水資源案,針對皖北地區非法取水、私采地下水多發、頻發問題,指導其構建并運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摸排線索,有效推動解決皖北地下水資源保護治理難題。
(來源:檢察日報社 文字整理:袁瑜晨 攝影記者:鐘心宇)